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638拥国内排名前三的搜索引擎市场,同时有着MAU超4亿的360浏览器
高测股份的核心业务是销售光伏切割设备和耗材、提供硅片及切割加工服务,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硅片制造。
美国针对东南亚组件的反倾销/反补贴税(AD/CVD)调查于今年3月启动,该调查源于今年早些时候加州组件制造商Auxin Solar的请愿书。上述调查结果是初步的,作为下一步,美商务部将在未来几个月进行审计,最终决定定于 2023年5月1日,对此,PV Tech将保持关注并做后续报道。
隆基绿能投资者关系部工作人员也强调,该调查是针对行业,并非某几家企业,在两年的豁免期内,公司有充足的手段和方式应对相关问题。随着美国太阳能部署预测被削减,乔拜登总统于6月宣布对从东南亚进口的太阳能征收新关税两年。除了组件进口大幅下降,自今年6月以来,逾1000多批太阳能组件滞留在美国港口。据其介绍,因为公司目前在东南亚没有一体化产能,硅片都是从国内出口(到东南亚),这样就会产生反规避。对于后续如何应对,天合光能投资者关系部门相关人士称,公司已有相关应对策略。
等明年建好在东南亚的自有硅片产能之后,这方面的政策风险就能规避掉了。Ross Hopper说:虽然拜登总统明智地在关税实施前提供两年的窗口,但这个窗口正在迅速关闭,两年的时间根本不足以建立满足美国太阳能需求的制造业供应链。预期至2022年末,公司投产和在建的N型TOPCon电池产能共计将超过30GW。
同时,一体化的产能布局生产有利于先进技术实现新产品的快速量产,并可灵活增加或者减少某个环节的投入/产出,以缓冲市场变化和技术变革带来的影响,从而实现弹性的产业链,并达到规模化效应,以实现成本领先。2022年1月在科创板上市后,晶科能源上半年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。其中,N型Tiger Neo系列组件产品在欧洲市场实现了大量签单和较高溢价水平。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(CPIA)预测数据,应用N型技术的产品未来也将呈现爆发式增长,并将在2030年占据约50%的市场份额。
在巨头林立的一众中国光伏企业中,成立于2006年的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,是国内较早规模化从事光伏技术研发和光伏产品开发、制造的企业。在产业链加速淘汰和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的现状下,降本和增效已是光伏产业发展的两大主题。
从前文可知,晶科能源境外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较高,在全球十余个国家设立了海外销售子公司,基本实现全球化经营。最后,在全球能源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,各个国家正大力扶持光伏电站的建设,随着光伏电站建设成本逐渐降低,对政策的依赖程度也将逐步降低。晶科能源仍需坚持产业垂直一体化和创新研发,持续推动技术进步,坐稳光伏龙头企业的宝座。作为老牌太阳能光伏组件龙头,2016~2019年期间,晶科能源连续四年获得全球光伏组件出货量第一名。
而晶科能源,正在将高效量产化TOPCon晶体硅光伏电池技术作为重点攻关对象,并不断扩大在 N 型市场的先发优势。那么,还有没有转换效率更高的电池呢?根据ISFH报告,采用P型技术的光伏电池转换效率极限要低于采用 N 型技术的光伏电池,TOPCon电池理论极限效率为27.5%。如果我们更相信是后者,那晶科一定坚持技术研发,技术投入,电池效率和组件功率及长期发电性能就是技术的集中体现。还是那句,战略需要耐心,看你是把光伏理解为依赖资源、电价的原料产业,还是依靠技术进步的、有技术含量的高端制造业。
2021年,公司在 N 型TOPCon领域的研发接连取得突破,经权威第三方测试认证机构日本JET检测实验室验证,晶科能源自主研发设计的大面积N型TOPCon电池转化效率达25.4%。结合企业披露的年报和行业动态可知,晶科能源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较大。
深耕产业链中游销量第一,是晶科能源的亮眼标签。未来主要市场的宏观经济或相关的政府补贴、扶持政策发生重大变化,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的发展和公司的经营状况及盈利水平。
2022年4月,再次创下高效N型单晶钝化接触(TOPCon)电池转化效率最高可达25.7%的纪录。技术创新与降本增效双驱动那么,在全球光伏行业中,晶科能源又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呢?太阳能光伏行业经历二十多年的发展,其定位已从清洁能源发展到兼具环保性和经济性的能源。不但境外生产、销售受到国际政治关系、国际市场环境、法律环境、税收环境、监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,而且境外销售通常以美元、欧元、越南盾等外币进行结算,汇率波动将直接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影响。从默默无闻到制霸全球光伏产业链,中国只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值得一提的是,进入2022年以来,多家上市公司在宣布进军HJT领域后,股价均走出翻倍走势。不过,无论结果如何,三方的合作还是实现了共赢:中科云网通过跨界光伏,年内股价最高涨幅达到106%。
与此同时,湖州禾澄合伙人欧文凯控股的普乐徐州、深圳普乐所持有的N型电池相关专利技术已转移至普乐泰兴名下。2022年前三季度,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.98亿元,同比增长11%;实现归母净利润3685万元,同比增长36%。
而普乐徐州,也正是于当时注册成立。资料显示,永和智控成立于2003年,于2016年登陆深交所,主要从事医疗健康产业和阀门管件业务。
HJT:入局者股价无不翻倍随着欧文凯即将入主永和智控,其与中科云网之间的合作,恐怕也将出现一定的变数。据中科云网介绍,普乐徐州目前已掌握基于激光SE的N型TOPCon电池工艺、基于LPCVD的IBC电池工艺和基于激光掺杂的HBC电池工艺等多种超高效N型电池专利技术,并拥有技术专利56件,其中包括HBC电池工艺及激光掺杂工艺等核心发明专利。
显然,在取得永和智控的控制权后,欧文凯旗下的深圳普乐与中科云网的合作恐生变数。其中,一期项目拟以普乐徐州为基石,投建5GW HJT产能;二期项目拟合资设立普乐泰兴,投建3GW HJT产能(远期产能规划10GW)。而且,在本次欧文凯与永和智控的协议中显示,普乐徐州、深圳普乐所持有的N型电池相关专利技术已转移至普乐泰兴名下。而永和智控复牌后的第一天,也直接一字板涨停。
然而,进军医疗产业并未提振永和智控的股价,公司总市值一直在20-30亿之间徘徊,投资者的关注度也不高。其实,这并非永和智控第一次变更实控人。
早在2019年12月,由其控股的深圳普乐就曾在徐州与当地政府合作,斥资20亿元投建2GW N型HBC项目,但在签约后便没有了下文。巧合的是,在此前中科云网发布的公告中曾显示,目前普乐徐州112亩基地已完成2GW HJT产能工厂和配套设施的工程建设,预计三个月左右具备生产设备进场条件。
普乐新能源:曾斥资20亿投建HBC产能据媒体报道,欧文凯驰骋光伏行业多年,长期聚焦于N型电池片的研发及生产。令人意外的是,中科云网曾在11月11日发布公告称,公司已组织相关中介机构完成了对标的公司(普乐徐州)的审计和评估工作,同时考察了可比项目的基本情况,并初步确定了业务的技术及运营团队。
永和智控在跨界光伏行业后,凭借普乐泰兴在HJT领域的技术优势,公司的经营业绩以及市值水平必将水涨船高。中科云网:专利技术没了但收购仍在继续今年9月份,中科云网宣布与深圳普乐签署《框架协议》,双方拟分两期合资共建15GW HJT产能。毕竟,在HJT不具备经济性、IBC生产工艺难以掌控的背景下,HBC至多是炒作的工具。公告显示,永和智控实控人曹德莅以及一致行动人余娅群拟将持有的合计19.58%股权以及对应表决权转让给湖州禾澄,转让完成后湖州禾澄将取得永和智控的控制权。
这意味着,普乐徐州已经成为一个仅剩土地和厂房的空壳,而永和智控在成为普乐泰兴的控股股东后,断然不会再将其转卖给中科云网。例如,宝馨科技、金刚光伏、正业科技年内最高涨幅分别达到471%、191%和118%,而同样变更实控人、跨界HJT领域的乾景园林近两个月以来最高涨幅则达到127%。
虽然产能规划始终处于PPT阶段,但普乐徐州的技术研发实力却不容小觑。不过,在宣布跨界光伏行业以后,公司股价在复牌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便一字板涨停,总市值也达到32亿元。
目前,HJT已经成为光伏行业以及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。然而,就在今年9月份,深圳普乐曾与中科云网(SZ:002306)签署框架协议,双方拟在第一阶段以普乐徐州为合作基石共建HJT产能,同时中科云网拟增资普乐徐州;第二阶段双方拟合资设立普乐泰兴并继续加码HJT产能。
发表评论